毛泽东十分欣赏那些不迷信权威、有挑战精神、有独立创建的人。他很欣赏六代禅宗慧能,几次向我谈及慧能,要我了解他的身世作为,读点他的学说。我当时并未全然领会毛泽东三番五次赞叹慧能的深刻用心。直到后来我开始回溯与毛泽东相处的岁月,并加以梳理,翻阅了有关慧能及其学说的论述,才感到:慧能自幼辛劳勤奋,在建立南宗禅时与北宗禅对峙,历尽磨难;他不屈尊于至高无上的偶像,敢于否定传统的规范教条,勇于创新;他把外来的宗教中国化,使之符合中国国情,为大众所接受。所有这些都与毛泽东一生追求变革,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性格、思想、行为,有许多相通之处。同时毛泽东言谈幽默含蓄,寓意颇深,这也不能不说是与熟悉禅宗有关。


毛泽东有一个藏书颇丰的书房,当人们走进曾经开放过一段时间的毛泽东故居,无不对他工作台上、茶几上,甚至满床的书籍,留下极深刻的印象。毛泽东一生求索,永无止境。要领导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,完成史无前例的革新,他必须心连广宇,骛精八极。他要借鉴古往今来的一切历史经验,他要集世间一切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,如若读书不成其极大之乐趣,反倒不可想象。


对这类书,主席不光是泛泛博览,有时反复咀嚼琢磨,因此能提出颇为独到的见解,使你不能不钦佩他对世间事物感知的超人悟性。


毛泽东的话题从小整风引出,讲到接受批评与检讨自身对人生的意义。他讲了战国时苏秦对张仪的批评,张仪的自我反思,然后讲了自身的经历。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,由于受批判和压制,他反而系统地学习了经典理论,对许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,得出“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”、“人就是要锻炼”的结论。(新闻午报 摘自《名人传记》2007年第6期林克口述 王凡采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