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网上看到一个野外生存的视频,主人公用取自自然的原材料制作陶器、冶铁、炼铁制作各种木工工具、建置木质的房子、修建木桥,编制捕鱼的篮子,设置机关陷阱捕捉小动物充饥。虽然知道背后有视频工作者加工的成分,还是不免惊叹。
惊叹之余,不禁想起木匠和篾匠这两个职业,随着现代化工业发展,塑料编织物的发展,工厂规模化生产,人工被机器和更现代的工具替代,身边的手艺人少见了,现在的小孩子也难得了解这两个职业了。这两个职业我并不陌生。
老家后屋的大爹就是木匠,80~90 年代有人家结婚、盖新房,都要找木匠打一套家具,凭借好手艺和传统需求,大爹家在当时也是最为富裕,家里房子最宽也最新的家庭。而我因为好奇心驱使,经常到工作现场摆弄大爹那些木匠工具。
虽然现在不能随时请教大爹目光相关的问题。信息化时代的好处,就是可以借助网络了解。有时间还可以再了解下传统和现代木匠工具,中外木匠工具。
我眼见过的木工工具有刨子、墨斗、凿、锯、折尺、牵钻等等。让我们来熟悉下这些木匠工具:

中国最著名的木匠是鲁班。在那个大讲孔孟之道、"万般皆下品,惟有读书高"的时代,是我们少有值得骄傲的匠人。虽然我国制瓷技术也好,但少有一个制瓷工匠的名字流传下来。
说完木匠,再来说说篾匠,我的大舅是一个篾匠,那时家里用的凉席,筛子都是他手工制作的。可能原材料竹子比较脆的原因,篾匠的工具箱没有木匠那么复杂。

竹子制品还是很精美的,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竹制品:






除此之外,还有吊顶用的灰棚等等。新作的竹制品是新鲜的淡绿色,还保留有竹子的香味,用的时间久了就会发黄。
对这两个工种的了解,会发现学艺所需要的专业训练未必少于现在的大学生。在那个年代,能感觉到劳动可以创造一切,除了木匠和篾匠,记忆中可以自己烧砖建房子,自己磨豆子做豆腐。以后有时间再了解下烧砖和做豆腐的工艺。
手艺人的消亡,致敬工匠精神。
发散思考的问题:
- 故宫建筑结构及难点?
- 建筑与建筑艺术学科分工?
- 土木工程学科范围?
参考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