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期间,困居家中,又加上在家办公,有了些许空闲时间。吃喝之余,略感人生困顿。遂买来之前久闻的闲书阅读。

多年以来,常常年初雄心万丈,激情澎湃,制定这一年的大计划,往往到一个季度后,将前面的目标全然抛之脑后,虎头蛇尾。又一年年周而复始。凡人可能大多如此,终究抵不过惰性和耐力。

今年疫情缘故,坚持算比较久的,2月初买的书(2020年春节是1月25日),已经接近6月;这本书总共上下两册,也算两个月读一本书。如果能这样坚持,也是不错的,一年读6本。

回归正题,为了抗拒遗忘,短暂的记忆力只能保存1-2个月,时间久了,就不记得什么了,读了等于白读。今天特别做一个小结,为了能留存的久一些,也为了向未来的自己交代,未来的某天翻到这篇文章,证明这一段时间没有虚掷。

为什么要读这本书,想从中获取什么?

从一个优秀的朋友那里学到了这一点,读一本书前,先问下自己的动机,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:

  1. 如何产出清晰的需求:需求属于开发的上游,自己在做项目技术规划时,也经常存在自己的意图没有被充分有效的传达的情况,每个人都有基于自己背景产生的理解差异,和盲人摸象有几分类似。所以如何充分、有效、清晰的表达很重要。
  2. 事情太多,如何取舍:事情太多,如何判断每个项目每个事情的价值,如何确定事情的优先级;如何甄别伪需求。
  3. T型人才职业提升:书中有句话,产品经理是CEO的学前班。虽然自己不一定能达到这种高度,但了解工作链条上下游基本知识,是有利于跨团队沟通的。

读完记得什么?

针对上个问题前两点分别说明:

  1. 如何产出清晰的需求:Y模型:从表象需求、结合商业需求、挖掘深层次需求(马斯洛需求层次)。
    image需求采集。
  2. 需求取舍与伪需求:
    • 需求ROI,用户量 * 单用户产生的价值,价值大的优先;
    • 明确几个问题(重点):核心用户是谁?刚性需求是什么?典型场景,产品概念,竞争优势。(做产品前考虑的几个问题,这个问题达到可以思考创业项目。)
      • 核心用户:用户中最重要的那部分,核心用户定义越精准,产品设计、推广过程目标会更明确。
      • 刚性需求:最重要的需求,真实、刚需、高频。
      • 典型场景:某种场景,某时某刻,用户能想到,最好第一个想到你的产品。
      • 竞争优势:人无我有,人有我优。多、快、好、省:更多功能、能快搞定问题、更好的质量、更省钱。
      • 用户分类:
      • 对天花板的分析:
    • 用心听但不要照着做;用户有时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;
    • 攀梯术了解用户的真是需求;常问的问题,”如果没有怎么办?有没有替代方案?”
    • 偶尔为之的事情追求可行解,经常为之的事情最求最优解;
    • 华为”先僵化、再优化、再固化”的流程管理思路。

是否达到了最初的目的?

非常值得读的书,正如作者所说,读书不仅是入门了解和实践的补充,更多是实践,反复思考,再实践的一个提升过程。我需要更多实践来提升。

有什么意外的收获?

  1. 好的工作习惯:作者沉淀工作中的常用文档,需求文档、会议纪要、Case Study文档等等,这些看似事小,也是一个通用的工作思路和流程,不用每次都重新开始,提高效率;另外如作者所说,设计流程的目的是为了即使换一个人,任何人来做这个事情,都能做80分。
  2. 认识短板,数据分析上的不敏感,谦逊:承认自己的无知,也是互联网行业很重要的一个特点。
    谁懂用户谁说了算,
  3. 理解商业模型用户细分:目标用户是谁,其中最重要的是谁?
    价值主张:
    客户关系:用户共建社区
    关键业务:
    核心资源:优势理解商业活动各环节利润分配,也就理解了商业模型,也理解了某项商业活动的成本,如果能找到优化点,就找到了可以产生商业需求的点。
  4. 保持与用户接触的强度,理解需求腾讯的 10/100/1000原则: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,看100篇用户写的相关文章,处理1000个用户反馈;阿里产品经理首先轮岗到客服部门。
  5. “找到问题,发现机会”的过程才真正体现人的价值,从某种意义上讲,这才是最不可替代的事情。这句话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吧,想到自己这些年也是靠发现问题,找到解决方案;一步步成长的。
  6. 成功的案例和形成自己的方法论 ,道法术这段讲的校招考察,当然也可以考察自己。输入是什么(看过什么书),输出是什么(自己写的总结,Demo)。会不会学习,学习能力(需要某件坚持做并达到一定水平的事情来证明)。
  7. 产品经理的几个层级
    其实对各角色都是通用的,都是从一个能按别人指导工作,到自主工作,指导别人工作。最高的就是能满足用户价值,实现公司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人。

读完总的感受

第一部作者毕业没多少年,主要讲了项目中的各种角色团队(交互视觉、运营团队、商业团队),组织架构设计,各种流程;也讲到了因自己工作及项目经验产生的局限性。了解这些可以培养全局观。虽然书名是产品经理,但并不是劝你转行,作者想表达的是”用产品经理的思维做事情”,甚至用产品经理的思维来写作。其他的还有无授权领导,沟通(到什么山头,唱什么歌)。第一部与其叫《人人都是产品经理》,不如叫《一个产品经理的职业漫谈》。

第二部文风较为成熟,比起第一步局限性更小,适用面更广,作者已经是有丰富项目经验和多个产品管理经验,是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来。

延伸阅读

这套书内容涉及很广,因此也旁征博引,正是作者丰富的项目经验,广泛的阅读,加上自己充分的思考、实践。让这本书具有非常高的阅读价值,打开了我的视野。引用的其他图书包括:

  • 《启示录: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》高阶方法论
  • 《四部创业法》
  • 《有的放矢》
  • 《失控》
  • 《商业模式新生代》
  • 《创新者的窘境》

虽然买了这套书纸质版,但大部分是在地铁上通过微信读书看完的,每天1个小时左右,这段时间时间管理做的不错。为更好的自己,加油!

2020 年 5 月 30 日 hexo 发布,2021 年 6 月 26 日搬运到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