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之年,加之中美贸易战,科技战的大背景、人反而变得清醒,知道什么对自己才是最重要,想要什么样的生活。抑或是人到中年,自由时间变得稀缺,才会更踏实深入的工作、学习、生活。寥寥几件事记录今年的状态。
日本之行:
年初带老婆孩子去了趟日本,这是他们第一次出国。在让孩子观察日本和我们平时生活中的差异时,作为一个中国人,看到日本的历史,会自然对照本国历史,尤其让人想到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,国力富强,而大清洋务运动失败,以至甲午百年之耻。不禁让人思考“日本为何成功?中国为何失败?”,了解了明治三杰、也了解了日本启蒙运动 福泽谕吉,在吴军的《文明之光》种提到过这个人,当多次遇到这个名字,了解了下,或许可以作为回答上面问题的切入点,明治三杰在国家体制改革和经济改革方面对明治维新起了很大作用,而福泽谕吉的启蒙运动才是我们缺少的那个最重要环节。在《劝学篇》《文明论概略》中指出中国学习西方“学其表而不学其里”。
福泽谕吉说,一个民族要崛起,要改变三个方面:第一是人心的改变;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;第三是器物的改变。这个顺序绝不能颠倒。如果颠倒,表面上看是走捷径,其实是走不通的。日本就是按照福泽谕吉这个顺序走的,而清朝则反着走。结果一个成功了,一个失败了。德国“铁血宰相”俾斯麦曾分别接待过中国和日本两个代表团,后来有人问他对中日的看法,他指出,中国和日本的竞争,日本必胜,中国必败。他说:“日本到欧洲来的人,讨论各种学术,讲究政治原理,谋回国做根本的改造;而中国人到欧洲来,只问某厂的船炮造得如何,价值如何,买回去就算了。”
《刘亚洲上将谈甲午:制度·战略·信仰·国运》
全家北京过年
由于回家火车票一票难求,买到回家的火车票大年三十晚上,到家都初一凌晨了。于是跟家人商量不如来北京过年,往北京方向的车票好买。
爸妈、岳父岳母来京后,一场疫情猝不及防的来了,起初人们对疫情严重性,传染性、后遗症、治疗方案缺少了解,多少有点恐慌,口罩还比较缺,因此整个春节在家闷了2~3个月,家里老人才回老家,除了爸爸之前在外上大学,其他时间他们平生应该是第一次离家那么久,久居家中确实令人着急。给爸妈买回家火车票时没注意始发站改到北京站,原来在北京西站,打车送他们到北京西站(我没有同行),下车后发现车站不对,他们自己又坐公交倒车到北京站,好歹赶上了火车,这也反应我做事不够细心。作为子女少陪伴且粗心,感觉挺愧疚。
读书
读完的几本好书:《人人都是产品经理》上下 2 部,《俞军产品方法论》、《激荡十年-鱼大水大》《大学之路》上冊;前 3 本是有目的的读,其中 人人 和 方法论是提升需求分析能力、提升决策能力,大学是从子女教育角度了解中西方教育的差异。吴晓波的激荡十年是顺手读的闲书。技术上也完整读了《架构整洁之道》。为了过快的遗忘,几本书坚持做了读书笔记,非常耗时,但感觉有所收获。
虽然年初立了不读烂尾书的 flag,还是读了些半截的书:《推荐系统实践》《How Google Works》(或中文版)《创业维艰》《原则》,第两本出自兴趣,后面两本是畅销书,属于跟风读。
喜马拉雅上听书,《吴晓波精讲 50 本商业经典》,其中《追求卓越》《隐形冠军》《基业长青》都是非常好的书;《人文社科经典必读 80 本》,都是人类知识精华,这些都是上半年睡前做的事情;另外听了《每天听见吴晓波》、《李自然说》,对社会现象和移动互联网热点事件有一些了解的视角。从经济效用来讲,读书确实不能带来明显的收益,不过真的让人精神愉悦,见识了不曾参与的领域。
这一年 北京限外地车牌,一年只能办12次进京证,相当于能开12个星期,从利用率和性价比上考虑,决定卖车。卖车后大部分时间出行坐的顺风车,或者坐地铁,坐地铁的时候恢复了若干年前手机阅读的好习惯。最近一个季度做得不好。
一个爱读书的同事,也是一个"有趣的灵魂",推荐了 " 汗青堂、理想国、上海译文纪实、甲骨文" 这几个系列的书,以后如果不知道读什么,可以从这里面寻找。不过人类写的书真是瀚如烟海,并且质量参差不齐,尤其翻译图书,选择书还真非易事。
这一年陪伴过程中,也读了孩子的一些书《绿山墙的安妮》《山居岁月》《爱的教育》,弥补了下童年读书少的缺憾。小学新课标图书都非常不错,不禁又感叹下现在的小孩真是幸福。
从读书的角度来讲,今年收获颇丰。虽然很多个人职业发展的书没读完略有遗憾:《增长黑客》《硅谷产品》《谷歌是如何运营的》《上瘾》《Don't Make Me Think》,这些都是多次出现在视野里的书。
写作
在一段表达欲望特别强的时间段内,新浪博客编辑保存频频出错,移动端深色模式让人眼瞎,各种浪费感情和精力,终于对新浪博客忍无可忍,又想起写博客的经历:QQ空间(已随着微信的成功逐渐被我这代人抛弃)、网易博客(已关停迁移到LOFTER)、新浪博客,平台兴衰迭代,让记录习惯不连续;作为一个互联网从业人士,自己动手、丰衣足食。 折腾博客,买了阿里云服务,自己部署hexo,因为不能多地多端编辑,最后部署 WordPress,虽然他也可能会被淘汰,但他是个开放平台,也提供了很多好用的导出插件。
写作和读书相连,读完有时会有感而发,就会记录下来,在写作上也学会了思考,也不发没有完成的烂尾文章了,今年收获不少,连写作水平都提高了。希望能做到阅读、思考、实践三位一体。
学英语
注定又是一个半途而废的事情。和同事开玩笑说,现在你要是有一个爱好或好习惯,能做到"三天打渔两天晒网",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。比如锻炼,每周锻炼三次,剩余休息,那已经算很有毅力了。
时间概念里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,已经记不清是去年年底还是今年年初的事情了。从喜马拉雅上找到《世界名人英文演讲》,打印出演讲稿,听几遍,听不懂的再从演讲稿里看看,标注那些没听懂的地方,或词语的发音。纠正了很多基本词汇的发音。也越听越有感觉,是一种非常好的练习听力的方式。
在网上报了马思瑞的美语发音课,晚上上的大班课,前面还听的很认真,了解了吞音的常识,后面几次被公司事情打断,互联网公司的工作量还是相当饱和,几乎是让员工不留余力的工作,加之人类能同时关注的事情有限,能同时做好几件事情还是挺不容易的。主观上还是毅力和决心不足够大。
另外记录下和老外蹭聊的几件事,这个算是对去年的查漏补缺吧,主要是记录下自己在某个阶段学习英语很有热情。避免太过发散,这段经历已单独成文,记录在《英语蹭聊趣事两则》里。蹭聊来自想练习口语的动力,和马云爸爸学习英语的故事激励。
学英语这个事情可能是年年遗憾的事情吧。
生病
生了一场病,输液一星期,虽然疼痛在一天后就减缓,但也给自己身体以警醒。避免以后“好了伤疤忘了疼”,记在这里。没有好的身体,一切都是浮沙。
今年锻炼有点少,不拿疫情做接口,不过坚持两个月的睡前俯卧撑,值得自赞一下。
投资:
第一次买美股,本金很小,虽然有一定涨幅,也就是小玩怡情。最大的收益还是了解美国上市的高科技公司,用王兴的话说,就是认识他们的价值,然后“学习硅谷好榜样”吧。了解了些美国公司或是中概股的营收构成,核心盈利能力。普通人获取信息的成本太高,分析能力较弱,能做的也只有把握社会、科技发展的宏观趋势,做出正确判断。
今年的流行语:
逆行者、后浪、神兽、直播带货、打工人、内卷、凡尔赛文学。双循环。
结语:
今年的感悟:人的潜力无限,一辈子能学会很多东西;人的精力又有限,又只能选择性学习。选择方向很重要,时间花在哪里,收获就在哪里。
也要注意工作、生活、梦想的平衡。
参考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