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年到现在,关键词只有几个:冬奥、战争、疫情、裁员
冬奥
2 月 4 日(农历正月初四)北京冬奥开幕,张艺谋又给世界带来一场精彩的开幕式。
这次冬奥,美国出生,爸爸是美国人,妈妈是华人的中美混血儿谷爱凌代表中国参赛,获得两金一银,加之 SAT 高分被斯坦福大学录取,上过海淀黄庄补习班的背景,出身、学霸、阳光、自信,吸足了媒体的灯光。有人说是"东升西降",中国国力上升让混合身份或中间身份的人选择上偏向了中国;也有人说中国钱好赚,谷妈妈有商业眼光。谷爱凌的妈妈(爸爸虽然身份不明,但肯定也是精英)、甚至姥姥辈确实也都是社会精英,家境好,脸上无一丝忧虑之色,和多年前看到安贞桥华联门口广场,自由而略显动作夸张,跳民族舞的阿姨神色一样。
这个即是美国人,也是中国人的姑娘,自律、阳光、自信;希望中国未来的青年也是这样的模样,不再为就业、房子、教育而困扰,也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,活出自己的样子。
这个目标或许还有点远,美国高中升学率 60% 以下,我国人口众多,区域发展不均衡,基数恐怕是更低。有良好的物质基础,或者社会生存成本降低,才可以活出自己的样子。
战争
冬奥刚结束,残奥刚开始,俄罗斯就迫不及待的发动了对乌克兰的战争。背景是乌克兰要加入北约,想想导弹卫星在乌克兰部署,俄罗斯西部很多地区再无秘密,无战略缓冲地带,普京也决心在有生之年解决这个心腹之患。反过来看乌克兰,俄罗斯这个大块头在身边,前些年还抢走了克里米亚,也迫切需要和北约国家报团取暖,加入北约都已写入宪法;地球另一端的美国,也在一边火上浇油,一方面俄罗斯的威胁让老欧洲对美国有更多的依赖,军费又养肥了美国军工企业,另一方面通胀高企,战事一起,资本回流美国。
战争开始后,为了吓阻西方各国军事支援乌克兰,普京一度要求战略核武部队进入战备状态,并恫言:“世界如果没有俄罗斯,那存在还有什么意义”,一股同归于尽的架势。怯于俄罗斯的军事打击力量,欧美虽不敢直接军事介入,经济制裁是免不了的,俄罗斯部分银行被排除在 SWIFT 系统之外,欧洲很多国家开始寻求石油进口替代,金融经济的冲击是少不了的。欧美制定了世界经济金融秩序,俄罗斯又很依赖石油、天然气的出口,可以想象战争之后,俄罗斯的经济、人民生活会受很大影响。
俄罗斯的今日,何尝不是我们国家的未来。哪一天我们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武统台湾,能否抵挡得了欧美制裁。那时人民币国际化进展如何?对进出口尤其欧美国家的进出口影响如何?一带一路是否已经成功?对石油美元的依赖是否解除?新能源发展如何?这些可能是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人要经历的。
疫情
疫情绵绵不断的持续了 2 年多,不参与一次就不过去。这次疫情来到身边,孩子学校家长确诊,学校全员核酸、然后停课,大人也跟随居家办公,隔离一周。
这是离疫情最近的一次了,还好短暂隔离后,学校就复课了,一切又恢复正常。
裁员
延续去年教育双减、全面开放二胎、游戏监管、地产房住不炒、共同富裕的政策,互联网行业频频裁员,截止今日,互联网龙头阿里股价离最高点跌去 60%,腾讯也是 50%。不禁让我想到去年吴晓波那本《激荡三十年》,行业兴衰一定程度上是大的宏观环境决定的,中国经济近 30 年也是一部行业兴衰史。正如马化腾所说:“没有企业的时代,只有时代的企业。"
对生活影响最大的还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,2022 年的两会,有代表建议:"年轻人去工厂,不要送外卖"。共同富裕的目标再次被提起。对普罗大众比两会更让人关注点是"裁员"。互联网公司代行了很多国家机构职责,今年国家不像过去一样灰度治理,这次明确提出阻止行业野蛮生长,和资本的无序扩张。中美科技战,让国家认识到产业升级的重要性,也通过行业政策调控,让人才回归制造业,回归硬核科技的研发。
普通人在这样的环境下,只能选择努力工作,降低不必要的开支,降低负债,应对不确定性的未来。
2022 年开局就决定这又是一个特别的年,是以记之,或许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,又一个新时代就要到来。
参考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