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背景

从 3 月开始,由于入境隔离措施不善导致的上海疫情愈演愈烈;伴之而生的各种乱象:抢菜大战、老人生病不能及时做核酸去不了医院、在家阳性转阴性后被送到隔离区、天价生活物资。混乱改变了人们对这个防疫模范生的认识,这个 GDP 占全国 4% 的最大城市,封城规模超过疫情初期的武汉。

享受生活

由于奥密克戎传染力和传播速度,北京核酸也开始 5 天 3 检。在这个背景下,这个五一假期只能在家周边 3 公里以内活动。如果问疫情教会我们什么?我想答案一定是做饭,这个五一,外面的饭店停止堂食。假期睡眠充足,精力充沛,自己在家抄刀做白斩鸡和烤鱼。另外有意思的是就是和孩子一起看我小时候的动画片。

关于做菜,假期有两个新的尝试,第一次做白斩鸡,关键步骤是三黄鸡冷热水交替过几遍,另外就是配料,蒜末+热油+生抽,味道还不错,自以为配料是精华,做的成功,孩子却说剩下的鸡汤好喝,真是无心插柳;第一次做烤鱼,看了网上的食谱,感觉烤鱼正确的叫法应该是煎蒸鱼,因为第一个工序是两面煎,第二个工序是配菜垫底,鱼在菜上,其实是算是蒸了,水煎包也类似,底下是煎,上面其实是蒸熟的。卖鱼的老板推荐了适合小孩吃的鲈鱼,总体做下来感觉味道和外面差别不是太大,疫情教会我们的是生活实践。

无意聊天之中跟孩子聊起了动画片,孩子问我小时候看什么动画片,我想了想记忆最深的应该是《葫芦娃》,于是带她们一起看了这部动画片,没想到只有 13 集,每集只有 10 几分钟长度,一晚上看完,以前我都没看这么完整。不得不说,这部 1986 年拍的动画片还是挺不错的,现在看颜色,画工、故事情节一点都不落后。

看这部片同事,老大想看另一部片《刺客伍六七》,也顺带看了一集,算是了解现在小朋友的喜好吧。看看 80 后跟 10后的喜好差异吧。

葫芦娃
刺客伍六七

探索与思考

疫情背景,加之中国经济又一次产业升级和转型,也没有好的投资视野,悲观之余提前还房贷,多年前做的 App 也是惨淡经营,快跌到地平线了,越做越没有信心,市场趋向成熟,对 App 生产过程的了解,个人想一条龙的完成 需求分析、产品设计、视觉设计、开发、测试、运营真是愈发艰难,大厂每个环节的专业分工能砸出高品质产品。个人如果能找到关键路径、做好关键路径还有希望,不然真是太难了。

内容视频化的时代,我也考虑过新的出路,之前也有同事做产品类培训视频做的不错,不过确实知识储备足,文章写得也好;还有同事在抖音短短 3 个月,圈粉 5 w。我也尝试做了几个知识类小视频,但心里知道受众范围很小,但除此之外,确实身无长技。在YouTube、B站、知乎上传,只有 两~3 位数的播放量,除了证明行动力外,没有任何变现,仅仅能当做一次探索吧。也思考做一些少儿读书节目,一来受众范围广,儿童类科普读物不用备课太久,生产快一些,平时工作忙,无心他顾,也与未来发展方向没有关联,遂停留在想法阶段。

岁月如流水,是以记之。

维基百科 - 上海疫情